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元素周期表已经被填充到118号元素了。铀之后的元素,称为超铀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大多半衰期极短。有的甚至只能在对撞机中存活毫秒(0.001秒)级别的时间,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而且,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研究表明,再发现新的元素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
诺贝尔奖据我所知(不保证全部),因为发现新元素而获奖的就两次: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51-美国科学家麦克米伦、西博格因发现超铀元素镎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3/118,这概率应该算上微乎其微了吧。
北京时间10月6日17:55左右,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Benjamin List、David W. C. MacMillan,以奖励他们 “对于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的重要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一度被认为是“理综奖”,奖励过很多传统的化学家,也奖励了不少与化学交叉的工作。此次奖励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被认为是回归到认可传统化学。这是对化学这一基础学科中奋斗的科研工作者极大的激励。
而在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的一隅,实际上很多化学家做出了很杰出的成就,其中包括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史一安及杨丹教授于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研究中的贡献。2000年,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位科学家在JACS上发表了自己的成果:
1. 由 Benjamin List 教授、Richard A. Lerner 教授与已故著名合成化学家 Carlos F. Barbas III教授报道的首例由有机小分子脯氨酸经由烯胺(enamine)中间体介导的不对称Aldol反应,基于类似的反应机理以小分子模拟酶催化的转化历程(Hajos-Eder-Sauer-Wiechert reaction);
2. 由 David W. C. MacMillan 教授首例报导的手性二级胺经由亚胺正离子(iminium)实现的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首次从概念上阐明“有机催化”可通过原子经济性及环境友好性的途径实现目标反应,且基于关键中间体可普适性地拓展反应类别。
实际上,个人理解史一安教授在1995年,1996年发表在JACS上的两篇讲述用手型酮催化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没有用金属。目前手性酮催化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在工业界也有一定的应用。文章里面虽然没有提出organocatalyst的概念,但事实上是第一次实现了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比List早了5年!
从这个角度出发,史教授理应分享这个领域的诺奖!
到此,大家对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