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老电影《甲午风云》拍摄于1962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优秀的一部彩***,该片讲述了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反对李鸿章主和,指挥北洋舰队英勇抗击日本海军,在弹药用尽后,率领致远号战舰硬撞敌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的故事。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对甲午战争研究的很多不到位,所以也出现了很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在此由我一一道来。
1、双方军服不符合史实
根据影片提供的场景,北洋水师穿着一种白色的军官军服,而士兵则是穿着胸口带圆形补子的军服,这些军服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历史上真实的军服是这样的。
而日军的军服也是搞错了,日军司令官伊东右亨穿的是民国海军大礼服加上了一些混搭,如日本的勋章、民国时代的勋章等。身边的日军舰长河原要一(当时吉野号的舰长)穿的是抗战胜利之后***海军的美式军服,帽徽都直接用的***海军的帽徽,只是扣掉了上面的***。
真实的日军海军军服是这样的:
2、西京丸号被击沉
在影片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经过一阵火力输出,击沉了日军的西京丸号。当然是为了体现主角邓世昌的英勇,但是在实际的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损失比是5:0,北洋水师被击沉了5艘战舰,而日军一艘也没有被击沉。
在影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西京丸直接被炸成了两截。
3、日军一度被北洋水师,尤其是邓世昌打的非常狼狈
在影片当中,当然也是为了突出邓世昌的能力,一度北洋水师打的非常厉害,日军军舰连连被击中,甚至其旗舰吉野号的旗帜都被打了下来,日军被打的非常狼狈。
日军主将,应该是伊东右亨被打的挂彩了。
但实际上,在整个黄海海战中,日军除了比睿号中弹大约30发以外,其他的战舰中弹数量都是个位数,也就是不足10发,所以也不会被打的如此狼狈。在影片中,光是致远号就击中吉野不下10次。
4、北洋水师战前>***/strong>
在黄海海战开展前,北洋水师组织了一次战前会议。而在实际的黄海海战中,双方实际上是一场遭遇战,北洋水师根本没有时间召开一次全体舰长级别的战前会议。
5、方伯谦逃跑
影片为了体现方伯谦的胆小形象,构造了方伯谦逃跑的时候,打死了不愿意听从命令撤退的一名士兵,自己亲自掌舵撤离战场。
实际上方伯谦任舰长的济远号在黄海海战中确实撤退了,但是在过程当中打死拒绝撤退的士兵不符合史实。
6、丁汝昌提前阵亡
在影片中,刚开战的时候丁汝昌所在的定远舰一马当先冲向敌军,结果被日军来了一轮齐射,丁汝昌中炮身亡。实际上丁汝昌是在最后北洋水师困守刘公岛的时候,最终为日军全部歼灭的时候吞食******的,不是在战场上被对方大炮炸死的。
7、邓世昌接管舰队,挂起帅旗
在影片开战的时候,由于丁汝昌被对方炸死,期间上的帅旗被对方打掉,邓世昌“果断”地在自己的战舰上挂起了帅旗,充当了旗舰。在实际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所在的致远号始终都不是旗舰,旗舰一直都是定远号。
8、刘步蟾的猥琐
在影片中,为了突出邓世昌的形象,其他队友基本都是“猪队友”的存在,尤其是舰队的总兵刘步蟾(实际是北洋水师的二把手),在开战的时候竟然挂错了信号,命令全体舰队呈一字横队迎战,而在战争过程中胆小怯战,表现得十分猥琐。
实际上在整个海战过程中,刘步蟾作战还是很勇猛的,基本没有怂。
好了,基本就说这么多吧,大概我个人看了下黄海海战这一段,片子时长2个多小时,稍微看一段就有很多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不过个人感觉总体上来说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在1962年那个时代能拍出这样的片子也确实不容易。我们也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过去的影片,还有很多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就有待大家去挖掘了。
不过作为影片来说,我认为也不必太过于较真。
我想,对老的经典电影《甲午风云》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鸡蛋里挑骨头,完全是无病***或无事生非。众所周知,《甲午风云》是历史题材的故事片,不是历史资料或记录片。所以,为了增加故事的逻辑性、趣味性、思想性,在不改变基本历史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对一些细节或枝节做些修改,也是无可非议的。现在总有一些人,闲着没事干,就爱找些吹毛求疵的问题来哗众取宠,博公众或媒体的眼球。类似的问题还有像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不是个坏人,实际上是个乐善好施的绅士什么的等等。我真的不明白,对于文学作品中虚构或改编的的人物,那些人干嘛非得去没事找事地对号入座呢?
补充几个实际情况:甲午年时火药弹技术己提高,而清舰炮弹大部分是实心弹打中日舰的效果只是一个洞,引进的火药弹很少,而日舰全部是火药弹威力大,另外双方舰龄有十年技术代差,造成的结果一个是跑起来日舰快而清舰慢,这也是为什么用一字队形迎战的原因,另外清舰主炮全部是半埋入式直接影响射击角度,也是为什么用一字队形原因,通过甲午海战以后的世界军舰火炮技术上徹底全部放弃半埋入式。
受限于拍摄时间、拍摄条件、拍摄背景等诸多因素,《甲午风云》除了故事大方向基本没错,在细节上,对诸多史实都进行了大幅修改,还虚构了许多情节。
艺术作品为了主题需要,进行再创作也是可以理解,不过影片里为了拔高主角邓世昌的形象,为了衬托邓世昌,对其他人进行的改编,颇为让人无语。
在今天看来,效果反而有些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丰岛海战后,济远号水兵王国成操作尾炮退敌,本来就是件子虚乌有的事情,影片里还安排了王国成受到方伯谦排挤,愤而转投邓世昌,就算真有这回事,邓世昌也不敢收,因为这无视了北洋海军章程。
随后,邓世昌怒斥日本政府特使罗皮尔——李鸿章震怒——邓世昌被革职——战前又被重新启用。这也是虚构的情节,大概导演想表现的是除了邓世昌,其他人都是主和派、窝囊废、贪生怕死,只有邓世昌正义无比,坚决主战。
身为管带,也就是总兵,邓世昌如果真的是这样不会考虑全局,只顾自己感受的愤青性格,谈何去指挥昂贵的军舰,最多只能做个肤浅易怒的小兵。
为大将者,最重要的是气度,真像电影中那样,邓世昌的智商又被拉低了。
为了突出邓世昌的形象,导演还把北洋水师其他将领形象贬低。
对刘步蟾的丑化,我认为尤其不可接受。
影片中,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错发信号,导致北洋舰队失去先手,受到重创。
刘步蟾是北洋水师右翼总兵,一度是与丁汝昌竞争提督的人选,在北洋海军中地位仅次于丁汝昌。在海战中,丁汝昌开战即受重伤,接替他指挥的,正是刘步蟾。
他亲自坐镇的定远舰作战应用,"不稍退避",始终在战场坚持作战,并重创了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
大东沟海战结束后,定远号在刘公岛搁浅,为了避免落入敌手,刘步蟾最后下令将定远号炸毁,自己则与爱舰共存亡,殉国***,年仅43岁。
除了人物,对战斗本身的修改也比较大。
影片里,邓世昌竟然下令致远号挂起帅旗代替旗舰指挥战斗,在旗舰和指挥官都存在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会严重扰乱己方舰队,是会被送上军事法庭的,电影这种安排,又忽略了福建船政学堂高材生邓世昌的专业素质,把他塑造成了个不懂海战的蹩脚指挥官。
此外,电影里安排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击沉了日军舰西京丸。黄海海战的结果,大家都清楚,日舰没有一艘被击沉,西京丸一直服役到1927年才被日军拆解。军舰损失这样的情节都能胡编乱造,对史实缺乏起码的尊重。
邓世昌及致远舰全体官兵固然是英雄,但我认为他们并不需要这些虚构的情节来表现其高大形象,这些情节,是对邓世昌的不尊重,更是对北洋水师其他官兵的不尊重。
当然,也不能把锅全甩给导演,这部影片,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部献礼片,承担着政治意义,如果不这么拍,不要说上映,恐怕根本开不了机。
60多年前,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一部打着鲜明时代烙印的电影,会对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起到误导作用。
到此,大家对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